法鼓山農禪寺:靜謐光影的水月道場|台北市景點 捷運奇岩站
「空中花,水中月」
農禪寺中水月池與大殿的虛實相映,伴隨著日月風雲等氣象,詮釋出一種禪學的美。
法鼓山農禪寺
店址: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
電話:(02)2893 3161
營業時間:週一 - 週日: 09:00 - 17:00(最後入寺時間 16:30)
門票:免費入場
※鄰近地標:捷運奇岩站 1號出口、鳳甲美術館
官網:http://ncm.ddm.org.tw/
官方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cm.ddm/
從奇岩站出站後左轉三合街往大業路65巷走,大約要走個 15~30分鐘。(途中剛好會經過森永公司的廠房,嗨啾軟糖的濃甜氣味會告訴你已經走一半的路程了!)
農禪寺有免費導覽服務,團體(7人以上)採線上預約,散客到現場直接跟「知客處」導覽組洽詢即可。(下方的照片有標示位置)
導覽的解說頗詳盡,而且可以參觀的地方也比較多。
進入大門遇見的第一棟建築物是法鼓書店,是正信佛教出版品及修行生活用品的購物中心,也有提供輕食與奉茶服務,讓參訪者可以稍作休息。
今年是雞年,寺方也在廣場中央弄了個竹編雞一家大小做為園藝裝飾,挺可愛的。
廣場旁有著名的「金剛經牆」,看起來很像在木板上刻經文,其實是用水泥模板仿直條木紋、水刀鏤空切割而成的。
從側面看可以看得出其厚度與施做的精巧。
想想在天氣好時走在建築物中,看到經由陽光透射到地板上的經文倒影,一定很壯觀。(腦海中的畫面:金色經文舖滿的走道,真是種華麗的超度感~)
穿過有金剛經牆的 L型建築,這小小的、有著綠色圓柱與琉璃瓦的入慈悲門,是農禪寺以前的入口處,為聖嚴法師於 1985年左右為區隔寺院內外所建。(剛開始還是用竹子搭的)
雖然柚子多樂貓奴沒有信教,但經過這邊,看了這些生機盎然的花花草草,尤其往停車場處走過去還有一大片可以望山的農田,倒也覺得挺舒坦的。
準備進入大殿與水月池的長廊,就是「連廊」。素顏的混凝土,輕撫能感受水泥的純樸觸感;跟大殿建築本體、經文刻字等一樣,都是採清水模。
應該說農禪寺整體,就是以清水模打造出的寂靜灰色空間。沒有浮華世界的七彩紛擾,在這兒,心,自然應該沈澱。
連廊兩側交錯的門牆,看似對稱,其實不然,這樣反倒有種微妙的氛圍。
這邊也是很適合攝影取景的點,不論往前後、向上下、甚至跟朋友們一人站一個空間,拍出來都會很有自己的視角特色。
水月池就在連廊的隔壁。以回收雨水為主要水源,養了三大區的蓮花。
晚上除星月之光,還有加燈光秀;白天則隨著天氣而產生不同的光影,加上風或雨的變數,水月池因此變化萬千,如同世事無常。
水月池一邊是靜謐感的連廊,另一邊可是活潑的禪修公園。
公園內一尊大佛看著八個小和尚做著「八式動禪」:扭腰甩手、頸部運動、腰部運動、擎天觸地、甩手屈膝、轉腰畫圈、膝部運動、左右伸展。
這「法鼓八式動禪」是聖嚴法師依據多年的實修體驗發展出的,據說可以讓緊張忙碌的現代人,便捷地修身兼享受禪法的奧妙。
小和尚們的雕像倒是活靈活現、相當俏皮可愛,難怪大佛看了也不禁微笑起來。
逛完禪修公園後就回到大殿(就是水月池上有著漂亮倒影的那棟簡潔建築物)。寺院內一樣很樸實,紮實的結構讓人會有種安心感。
坐鎮的釋迦牟尼佛像、透光的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經文牆、滿場的讀經桌,來到這邊,才真的有這是道場的感覺。
既是靈修佛寺,也是景觀建築,這,就是擁有不同以往的法鼓山農禪寺。
農禪寺中水月池與大殿的虛實相映,伴隨著日月風雲等氣象,詮釋出一種禪學的美。
法鼓山農禪寺
店址:臺北市北投區大業路65巷89號
電話:(02)2893 3161
營業時間:週一 - 週日: 09:00 - 17:00(最後入寺時間 16:30)
門票:免費入場
※鄰近地標:捷運奇岩站 1號出口、鳳甲美術館
官網:http://ncm.ddm.org.tw/
官方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cm.ddm/
![]() |
大業路65巷巷口的「農禪寺」招牌看板 |
![]() |
農禪寺入園須知 |
導覽的解說頗詳盡,而且可以參觀的地方也比較多。
![]() |
農禪寺地圖 |
進入大門遇見的第一棟建築物是法鼓書店,是正信佛教出版品及修行生活用品的購物中心,也有提供輕食與奉茶服務,讓參訪者可以稍作休息。
今年是雞年,寺方也在廣場中央弄了個竹編雞一家大小做為園藝裝飾,挺可愛的。
廣場旁有著名的「金剛經牆」,看起來很像在木板上刻經文,其實是用水泥模板仿直條木紋、水刀鏤空切割而成的。
從側面看可以看得出其厚度與施做的精巧。
想想在天氣好時走在建築物中,看到經由陽光透射到地板上的經文倒影,一定很壯觀。(腦海中的畫面:金色經文舖滿的走道,真是種華麗的超度感~)
穿過有金剛經牆的 L型建築,這小小的、有著綠色圓柱與琉璃瓦的入慈悲門,是農禪寺以前的入口處,為聖嚴法師於 1985年左右為區隔寺院內外所建。(剛開始還是用竹子搭的)
雖然柚子多樂貓奴沒有信教,但經過這邊,看了這些生機盎然的花花草草,尤其往停車場處走過去還有一大片可以望山的農田,倒也覺得挺舒坦的。
準備進入大殿與水月池的長廊,就是「連廊」。素顏的混凝土,輕撫能感受水泥的純樸觸感;跟大殿建築本體、經文刻字等一樣,都是採清水模。
應該說農禪寺整體,就是以清水模打造出的寂靜灰色空間。沒有浮華世界的七彩紛擾,在這兒,心,自然應該沈澱。
連廊兩側交錯的門牆,看似對稱,其實不然,這樣反倒有種微妙的氛圍。
這邊也是很適合攝影取景的點,不論往前後、向上下、甚至跟朋友們一人站一個空間,拍出來都會很有自己的視角特色。
水月池就在連廊的隔壁。以回收雨水為主要水源,養了三大區的蓮花。
晚上除星月之光,還有加燈光秀;白天則隨著天氣而產生不同的光影,加上風或雨的變數,水月池因此變化萬千,如同世事無常。
![]() |
辛勤工作整理池水的園丁 |
水月池一邊是靜謐感的連廊,另一邊可是活潑的禪修公園。
公園內一尊大佛看著八個小和尚做著「八式動禪」:扭腰甩手、頸部運動、腰部運動、擎天觸地、甩手屈膝、轉腰畫圈、膝部運動、左右伸展。
這「法鼓八式動禪」是聖嚴法師依據多年的實修體驗發展出的,據說可以讓緊張忙碌的現代人,便捷地修身兼享受禪法的奧妙。
小和尚們的雕像倒是活靈活現、相當俏皮可愛,難怪大佛看了也不禁微笑起來。
![]() |
農禪寺的導覽服務 |
坐鎮的釋迦牟尼佛像、透光的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經文牆、滿場的讀經桌,來到這邊,才真的有這是道場的感覺。
既是靈修佛寺,也是景觀建築,這,就是擁有不同以往的法鼓山農禪寺。